不少人在头疼脑热时,常常会去药店自行购买非处方药物,以期能快速康复,避免影响工作和学习。药店店员也会热心推荐至少一种西药和一种中成药,宣称中西药结合疗效更好。有的朋友认为既然能够自行购买非处方药品,就说明此种药品安全性高,可以随意配搭使用。而也有谨慎者认为,同服多种药物会产生风险。那么,事实到底如何?自行服用非处方药物需注意些什么呢?
非处方药,也被称为otc药品,是指不需要医生处方就可以自行购买的药品,又分为红标otc和绿标otc,前者安全性更好,可以在普通超市的专有货架上选购,而目前在国内,绿标otc只能在药店购买。尽管可以自行选购,但这并不意味着患者可以完全自由地自行服用非处方药品,每个非处方药品说明书的最下面也都有一行相同的字——请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。
由于非处方药品主要用于日常“急病”的治疗,如发热、头痛、消化不良、腹泻、小外伤、小扭伤等,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都有些备药。在日常生活中,人们常常会因头痛脑热而自行购买或服用备药。自我药疗有两个风险,一是诊断有误,但并不常见;二是同用多种药品,成分有可能叠加。
那么,该如何规避药物多种成分叠加的风险呢?“看药名、识成分”。药物有三种名称,分别是化学名、通用名、商品名。对乙酰氨基酚、扑热息痛和泰诺是同种成分,乙酰水杨酸、阿司匹林和拜阿司匹林也是同一种药。当然,有的药物化学名和通用名是同一个,比如布洛芬。最复杂的是复方药品的名称,如酚麻美敏、氨酚美敏等,其用缩写代表了多个药物,而这些复方药是人们在出现头痛脑热或感冒症状时最常服用的。服用此类药物时要仔细阅读说明书,对比成分是否有叠加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中成药可能含有西药成分,最常见的就是在中成药感冒药中加入退烧的西药成分,包括上面提到的对乙酰氨基酚、布洛芬、吲哚美辛等。中成药中也常含抗病毒成分,如金刚烷胺。另外,更应引起重视的是中成药中含有的抗过敏成分对驾车的风险。目前已经上市的多种中成药中含有的抗过敏药都选用氯苯那敏(即扑尔敏),这是一种有明显镇静功能的抗过敏药,会引起瞌睡。服用此药后,驾车或需要精细动作的工作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。(作者:熊威慷)